中庸

《中庸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,被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,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,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,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。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【原文】
 
天命之谓性[1],率性之谓道[2],修道之谓教[3]。

【注释】
 
[1]天命之谓性:人的本性是上天所赐予的。命,赋予。性,指天赋予人的本性。
[2]率:循,遵循。道: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应遵循的普遍规律。
[3]教:教化,政教。
 
【翻译】
 
天所赋予人的就是本性,遵循着本性行事发展就是道,把道加以修明并推广于众就是教化。
 
【思想】
 
在远古时候的殷周,已经有“天命”的说法,当时的统治者们自称“受命于天”,把自己的想法说成是上天的旨意和命令。我国儒家学派保留有“天命”的思想,例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曾说“畏天命”、“五十而知天命”。“天命”一直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。

【解读】
 
秉承天命,天人合一

中庸》开宗明义,肯定: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”提出“性”、“道”、“教”三项,用以解释“道”的渊源。作者认为:上天以阴阳五行的道理来交付给人,人类运用这些道理来修成诚的美德,这就叫做“性”,人有了性之后,做事遵循它,这就叫做“道”。圣人应当运用“道”去约束民众,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限制,使做事过分的人回撤,使做事不及的人前进,这就叫做“教”。在作者看来,先有“性”,后有“道”,再有“教”,“性”、“道”、“教”三者是相承的,在逻辑上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。

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可以说是“天人合一”理论产生的一个源头。这三句话是《中庸》的开端。理解这个开端是我们进入《中庸》的关键。

在这里,“天命之谓性”就是说,人类起源是天之所造,是天的一部分,他所含有的特殊性即人性,是与他的知识(生来就有,区别于动物的天性)联系在一起的。人本身就是一个“仁”。这个“仁”,以他的知识为特征,善与恶、真与假、美与丑萌发的种子,就是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。

这里“天命”中所谓的“天”并不是现代人自然意义的“天”。这个“天”,是具有人格意义的至上神。在儒家看来,人自降生之日起,就必须听从“天命”,在“天命”中完成自己,成就每个人异于禽兽的本性,完成“天命”的赋予。

在《中庸》里,“天命”是内在于人的,它不是以外在于人的姿态为人立则,向人提供某种规范,而是直接进入人心形成人性,给人以命令。在这一传输过程中,给令者是“天”,而受令者则是人,人性直接秉承“天命”而来,而“天命”是每个人得以成就人性的直接原因。在这一思想中,人必须完成“天”所赋予之“命”,因为这正是人异于禽兽能成为人之处,亦即人性的成就之基。《中庸》这一思想后来为孟子及宋明儒陆王学派所继承。孟子道性善,曰求放心,陆王曰心即理,便是这一思想的延续与发展。

钱穆先生在一次名为《中国人的思想总纲》的学术文化讲座中,曾这样解释《中庸》开卷的三句话:

“四书里《中庸》的第一句,就说‘天命之谓性’。天命赋予你的,就是人之禀赋,这就叫做‘性’。人受了此‘性’,就在人之内有了一份天,即是说人生之内就见有天命,这不就是通天人了吗?所以中国人特别看重‘性’字。我此次来讲中国的国民性,就是这意思。为什么你的‘性’这样,他的‘性’那样;中国人的国民‘性’这样,西洋人又不这样。这需要拿天时气候、山川地理、历史传习等种种,会合起来讲。简单说来,这即是所谓‘天命’。天在哪里?就在我本身,就在我的‘性’。我的性格,就是天的一部分,我们人就代表着天了。可是一个人只能代表天的小小一部分。你是一女子,便是天性之阴;你是一男子,便是天性之阳。人分阴阳,天亦分阴阳,如昼夜寒暑等。中国的阴阳家便喜欢从这里讲。此处不详说。”

‘率性之谓道。’‘性’可以讲是天性、人性,‘道’亦可讲是天道、人道。率,遵循义。遵循你的天性而发出的,便是人生大道,亦可说是自然大道。饥思食,渴思饮,寒思衣,倦思睡,都是率性,即都是道。违背人性,就非道。魏晋清谈讲坦白,讲直率,把你的内心坦白直率地表现出来,这就偏于道家义。儒家言遵循,工夫便要细密些。但儒道两家还是一义,都是通天人。或许一个种田人比一个读书人更能近于道家言的率性,而一个读书人则需要懂得儒家言的率性。所以儒家要讲修身,而道家在此则不多讲。换言之,道家重在讲自然,儒家则更注重讲人文。率性之谓道,亦即天人合一。”

‘修道之谓教’。人道需包括天地及社会人群,故需随时随群而修。周公所讲的道,孔子出来修,以下仍需不断有人起来修,此便是‘修道之谓教’。亦即是司马迁所谓通古今之变。有变便需有修。但尽有修,还是这一道……修道之‘修’,有修明义,有修正义。周公讲的道,孔子起来修正,又继续有孟子、董仲舒起来把孔子之道修明修正。另一面说,庄子、老子亦来修正孔子之教。所以《中庸》开始的三句话,实是含义无穷。

”的确如此。这三句话听起来简单,但是它的含义却极为深奥。它不是针对现象界所作的描述,而是基于长远的传统与独到的见识,对于人性的本质所作的论断。这是一种信念,但它不是没有根据的信念,这种信念不是由经验归纳而得,但却可以用来说明人的主要经验。换言之,人之所以构成如此的人类世界,既要求分辨善恶,又要求行善避恶,好像真有一种命令在其中主导,其原因正是《中庸》所要说明的。

【解读2】
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
 
每个人开蒙启智之后,都会好奇地探寻自己是从哪里来的,但总是不得要领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哲学意味的经典,《中庸》开宗明义,回答了世人普遍关心的问题:天命之谓性。这句话说得言简意赅,玄远深邃,颇难理解。要想明白这句话的含义,必须参透“天命”和“性”两个关键词。
 
在科学昌明的当今社会,我们尚且不能回答生命起源的问题,就更不用说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了。所以,先哲把生命和人类智慧的起源笼统含糊地归结为“天命”。那么什么是“天”呢?姑且理解为宇宙世界的最高主宰吧,类似于西方的上帝。但是,儒家的“天”不同于上帝,它在赋予人生命的同时,也赋予某种需要个人来完成的使命,这便是“天命”了。换句话说,《中庸》认为,人是肩负着某种使命降临人世的。更为奇特的在于,当上天赋予人“性命”之后,人便有别于其他动物,获得了一种独特的自觉完成使命的能动性。故而,《中庸》视野下的人,能够感知天命,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,主动地体认、回应并完成上天的使命,成就自己圆满的人生。
 
在赋予人使命的同时,上天也同时给予人类共同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,“使命”“共性”“个性”的综合,便是《中庸》所说的人之“性”。所谓“共性”,是说每个人的生命中,有很大一部分是与芸芸众生完全相同的,比如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,比如饥餐渴饮的基本欲求,比如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,等等。所谓“个性”,是说人的天性中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独有的,比如性格爱好、饮食习惯,比如精神气质、先天禀赋,等等。每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,正是因为禀受于天的、生来具有的这些资质,才能得以完成上天的命令,实现生命的价值。
 
这些道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?答案是通过圣人了解的。圣人负有特殊的使命,他们以其特殊的禀赋,洞察宇宙世界的本源,比常人更明确地感受到人类的“天命”,并掌握了体认天道的具体路径。他们总结宇宙世界、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,阐述人们修身养性的方法,解说构建和谐社会的策略,引导人们获得成功,这被称为“圣人之道”。上天就是通过圣人把这些道理传播到人间的。
 
与圣人不同,世俗之人的成功,在于领悟圣人之道后,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之“性”,修成崇高品德,感化周围民众;磨砺杰出能力,造福社会国家。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,需要我们“率性”而为。“率性之谓道”,这便是《中庸》给世俗之人指出的成功之道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想获得人生的成功,必须认清自己的“天命”和“个性”,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,完善自己的性格,提高自己的能力,在此基础上建功立业。
 
“人啊,认清你自己!”这是几千年前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雕刻的名言,被芸芸众生奉为圭臬。可是,这句话对于如何认识自己、认识自己的目的是什么、怎样实现人生价值,都没有述及。而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”则清晰地告诉我们,要从天命角度认识自己,认识自己的目的是实现人生使命,达成人生圆满的途径是“率性而为”。相较古希腊名言,《中庸》的见解不仅同样高深,而且更为丰富全面。
 
古罗马皇帝哲学家马可·奥勒留在其哲学著作《沉思录》中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:“人最智慧的生活,就是顺应自己的天性去生活……”而依据《中庸》理论,则可以说,人的成功便是正确定位人生,发挥出自己的无限潜能而有所作为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5000言719414820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天命之谓性,即性是天命。率性之为道,即遵循性就是遵循天命,遵循天命就是道。道是遵循天命,儒道两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。 领命而行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领天命而行,率性而为,有所作为!同时这个天命现在应该用中国共产党的心学来代替,为人民谋利益,为社会作贡献 领命而行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今天看了几遍终于理解了这三句话 5000言654889271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有笠翁对韵的书吗?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  天一方面是人自身的属性,例如有大脑能思考,一方面是整个人类族群的影响也可称之为社会意识。两者共同点亮了人自身的性即自身意识的觉醒。  跟随自己意识做出的行为也就是道了吧,当然这个意识不仅是主观的还有一些本能的下意识的。  去修整那些不例如自己发展、不利于族群发展的行为。  至于古代的天如今看来也可理解为先辈不知起源所取的代称,圣人的特殊使命大概是圣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后的结果,现有因后有果,思考的结果来指引后人。 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,此处相当于个人笔记,后续参透了再来修改。毕竟修道之谓教嘛。 king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先天的叫本性,后天的叫习性。顺本性发展叫“道”。修正习性,将性中不合天理的东西革除掉叫“教”。教者,校也。使不正归于正叫“教”。教也可叫做“正心”,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:端正态度。由于我们的一切言行都是受我们的心控制的,甚至我们的所思所想,也都离不了心,因此,心正否便至关重要。不正的心,自然无法判别外物是正是不正,从而错过正的拾起了不正的,如此情况下要向成功,岂不是妄想?所以,“教”、“校”、“正心”是人生头等大事。这不仅是道不道德的事,而是关乎日用的事。从某程意义上讲,道德就是最大智慧。人小到生命中的一分一秒,大到整个一生,得道德则生,失道德则亡。这是毋庸置疑的。端正态度,就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自古人以至于今人,自国人以至于外人,成功无不基于这样的思想。这思想可以有不同表述,如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。”如:保护地球,保护共同家园。如“命运共同体”理念。如“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。等等。说法不同,道一也。 seiyssagitario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道生一,一生万物,人性是大道万千的一种呈现,是与生俱来的。每个人性都是独一无二的,有相似但无绝对一样的,所以人性是最复杂的。人在自主意识的情况下,对事物做出的一切反应行动就是“率性”。性本无善恶,但是性是有情感的。当人结群而居之时,在一系列事物的演化下,每个人的“性”就会如阴阳化五气那般,可相融又不可相融;而人为了情感上的和睦,于是就有了“理”。所以要“修道”,就是要人人都能仰望那个“一”,和谐共处。 AKUN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圣贤到底再讲什么?我参悟到的是:生而为人,除了身,还有灵。一个自然天生孕育出来的生命,都是良性向善,有仁德种子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人生下来就会吃奶,大脑会自动学习,自我完善,学走路,学说话,思考,分辨。这都是善举。人生下来如果没有这些善举,不会自动吃奶,没有心不会跳动,不知呼吸,就不是一个活的生命。所以,天命之谓性,是讲我们那颗纯善纯良的自性。率性之谓道:使用这颗纯善天真的本性,就是遵循天道自然。修道之谓教:学习上天赋予生命的仁德,就是替天行道,天人合一,传道授业。自己才疏学浅,大家集思广益,相互学习。 king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天哪有大小之分?在野外见的是天;从窗户往外瞧,见的也是天。 king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天、命、性、道其实都是一个东西。命在天叫天命,在人叫人命。人命关天,天命就是人命;人命即是天命。这是从来源上讲。在天叫命,在人叫性。所以人之性也是天之性;人性也称为天性。这是从本体而言。沿着性的指引前进,这就叫道。道不是一条路或一个目标,而是沿某条路奔向某个目标这件事。既然人性也是天性,那么“约束”,或者说“牵着”我们沿着一定的方向向前走的东西就是天性。也就是说:性,以人而言就象是自带导航;从天而言就是“天上的北斗”。 咦咦咦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天命谓之性,也就是客观的形容词,人天生都会有其不一样的性格,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不同,率性之为道,遵随你的本性,活出最真实的自己。方能称为入道。修道之谓教,既然要修这一条古往今来之道,既修之,不推行,教化。那么学它何用?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字面理解。它还有很多古之学者的注悉。解读。但是大概的意思都差不了太远。物至知之, 绿茶 评论 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:曲解得不轻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