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

《中庸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,被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,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,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,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。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【原文】
 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[6];发而皆中节[7]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【注释】

[1]中:指不偏不倚,不过与不及。
[2]发:表露。中(zhònɡ):合乎,符合。节:法度。
【翻译】
 
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无所偏向,叫作中;表现出来以后符合法度,叫作和。中,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;和,是天下共行的普遍标准。达到“中和”的境界,那么,天地一切都各安其所,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。
 
【思想】
 
喜怒哀乐,是人人都有的感情,当这些感情进发出来,如果不符合常理,那人的心灵就不谐、不安宁。就好像音乐一样,如果曲调不和谐,就属于噪音污染。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戴佳伟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中庸是最难的,未发相当于奇点的状态,因为此时喜怒哀乐都没诞生,是无极而太极,是荣格心理学里的普累若麻。古希腊也有黄金中庸的概念,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气过多是鲁莽,过少是懦弱,合于中才是勇敢,这就是发而中节。 道纪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礼之用和为贵,君子做到克己复礼,做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,就容易接近喜怒哀乐之未发或者发而皆中节的境界。 唔笨笨西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古代哲学的魅力,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蕴含无穷无尽的道理。 谛听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几乎要达到禅宗的禅定境界方可啊 5000言990585712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中即道,和即德,合并为道德!此道德不是日常之道德 KIT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要求不高,感觉做不到 顽主 评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:体健为康,不偏为中,心顺即和。一个酒叫做康中和,应该出自于这篇了 小鱼儿 评论 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:不偏不倚谓之中,无过无不及谓之和,择善固执谓之庸。 小鱼儿 评论 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:中和即中庸。以性情言之,则曰中和;以德行言之,则曰中庸。 GReY 评论 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: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 Aurora_Zhang 评论 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:这不就很能证明,老祖宗发现了情绪管理的必要性吗?现在的时髦词过去就有了。 king 评论 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:喜、怒、哀、乐等,是人对外物的反应。当人不为外物所动时,叫“中”;当人对外物的反应恰到好处时,叫“和”。天底下最大的“本”就是“中”;天底下最畅通无阻的大道便是“和”。追求中和的境界,所以“天行健”、“地势坤”;所以万物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