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

《中庸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,被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,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,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,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。
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。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,明则动,动则变,变则化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
【原文】
 
其次致曲[1],曲能有诚,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,明则动,动则变,变则化,唯天下至诚为能化。
 
【注释】
 
[1]致曲:推究出细微事物的道理。致,推致。曲,偏,一个方面。
 
【翻译】
 
那些次于圣人的贤人,如果能通过学习而推究一切细微事物的道理,那么由此也能达到诚;内心诚实了就会表现出来,表现出来了就会日益显著,日益显著就会更加光明,更加光明而后能使人心感动,就会使人发生转变,使人发生了转变,就可以化育万物,只有天下至诚之人才能做到化育万物。
 
【思想】
 
人们应该在小事情上下工夫,而这一切还是要从“诚”出发。“诚”是一切的基础,它的作用非常大,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感化万事万物。

【解读】
 
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
 
“赞天地之化育”之功,“可与天地参”的地位,都是那些“唯天下至诚”的圣人所能达到的。而对于我们平常人,是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种境界的。那么我们能达到哪种境界呢?在这里,《中庸》提出了一个“致曲”的概念。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“致曲”达到一定程度的“诚”。这就是所说的:“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。”
 
所谓“致曲”,字面上来解释,“致”就是达到、形成的意思,“曲”就是细小、迂回曲折的意思。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直接做到“至诚至性,从容中道”,但是我们可以迂回前进,退后一步,走一条“曲线”,以此来获得至诚之心、至诚之道。也就是说,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天下之至诚的人,由于他们的天性还不能够自然地发挥出来,所以他们只有采取“致曲”的手段来获得“诚”,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到“至诚”的最终目的。
 
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,他是一张干净的白纸,内心是纯洁无瑕的。人天生就有一种善根存在,有一种对人生和世界无限的爱意,他的内心如同圣人一样至诚。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于外界事物逐渐有了一种畏惧之感,内心的至诚慢慢地淡化了,人越来越孤立自己,对于外人有了越来越重的防备心理,这样也就离圣人至诚的境界越来越远了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交到一个真诚的朋友,然而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,却总是不肯先付出自己的一片诚心。相反,我们总是怀着提防的心理,根本就没有向朋友们敞开心扉,这样就会使我们自己陷入孤独之中。然而,我们在这种时候却多在感慨人心不古,世态炎凉,孰不知,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份至诚首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。
 
其实,内心真诚的人是很容易被人识别的。即使一个人的言语可以欺骗别人,但是他的行为却昭示着他的真实想法。一个人可以骗人一时,不可能骗人一世,他的本性迟早会显露出来的。所以,我们要想做一个得到别人认可的人,要想做一个有所成就的人,就必须是一个内心至诚的人。
 
其实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多数人都是平凡人,都没有圣人那种思想境界,然而,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努力来改造自己、完善自己,让自己的内心重新回到至诚的状态,就如同刚刚出生时那样纯洁。
 
如果你以诚心对待别人,别人也会以诚心对待你。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够以诚待人,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无比良好的风气,在这样的国度中生活,相信每个人都会省去无数的烦恼,省去对外界的防备心理,那必将会是一个真正无比和谐的世界。为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,让我们一起努力,通过“致曲”而达到“有诚”。
 
诚形著明而有动变
 
《中庸》中说:“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,明则动。”意思就是告诉我们,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了一颗至诚之心,那么就会在他的言语行动中体现出来,然后会越来越显著,越来越为人所知。而显著之后就会近一步地将“诚”发扬光大,发扬光大之后便可以让其他人感受他至诚的光芒,从而能够化育天地万物。
 
“诚则形,形则著”,就是说随着一个人诚意的发动、诚心的累积,他的外在表现就会越来越明显,就会由内到外散发出一种真诚。最初只有一点真诚的蛛丝马迹,而后就会生长起来,变得显而易见。一个人的诚意显著起来了,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这种可贵品质,就会有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你。这就到了“著则明”的阶段了。
 
“著则明”,中庸思想中所说的光明是通过自己的德行修养、通过自己的无私奉献显现出来的一颗至诚之心。一个人对待他人怀有此心,他的真诚、善良、仁义等优秀品质就会为大家所学习和效仿,也就能够感化众人和提升众人。不过,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,有些名人明星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出名,这样出名的人,不会有人发自内心地感动和赞赏,也就当然不能够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来教化众人。恰恰相反,这样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。
 
人的精神本性,最重要的就是一念真诚、一念通明,如同《中庸》中所说的“诚则明,明则诚”,诚和明是一体的。只有那些真诚而通明的人,才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,不应该做什么,才拥有真正的人生智慧与处世法门,他们在人群中才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,也会有人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们一起行动。当追随者越来越多的时候,就说明这类人的真诚真正感动了他人,这就是“明则动”的意义所在。
 
如果所有人都开始诚心诚意地行动起来了,那么社会风气就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。这就是“动则变,变则化”。一个人的诚心诚意看起来并不起眼,然而如果人人怀有诚心,社会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,社会风气及人类的精神面貌都会发生改变。
 
我们常常把“变化”当成一个词来用,但这两个字是各有意义的。所谓“变者,化之始;化者,乃变之终”。也就是说,变化是一个漫长的、从始到终的过程。变,是有痕迹的、有参照对象的、可感受可触摸的过程;而化,指的是大化无形、了无痕迹,是一个渐进的、不知不觉的过程。我们经常说一些修养很高的人达到了“化境”,就是说这些人的修为已经达到了无痕迹的至诚境界。
 
【故事】
 
诚实的晏殊
 
宋词人晏殊,以诚实著称。晏殊14岁的时候,已经很有名了,因为他非常聪明,有人把他作为神童推荐给皇帝。皇帝召见了他,并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参加考试。结果,晏殊发现考试题是自己十天前练习过的,他很惊讶,但还是如实向皇帝报告了。皇帝一听非常高兴,大大赞赏晏殊诚实的品质。
 
当时正值天下太平,京城的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。晏殊家里很穷,没钱出去吃喝玩乐,只好在家里和自己的兄弟读书写文章。有一天,皇帝忽然提升晏殊做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。大臣们非常惊奇,不明白皇帝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。皇帝说:“最近你们经常吃喝玩乐,只有晏殊闭门读书,像这样自重又谨慎的人,不选他做东宫官还选谁呢?”晏殊赶忙谢恩,然后说:“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宴饮的人,如果我有钱,也会和大家一起玩乐的。”
 
晏殊说了实话,皇帝不但没有责怪他,反而更加信任他了。
 
晏殊就这样以自己真诚的品质为人处世,最后做了宋朝的宰相。
上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5000言685473596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结合现实来考虑,会更加通透!形而下的诚,是有私欲的所需所求干扰,和外在的客观现实的因素!我相信,一个人完全坦诚相对,他就废,如果不以待人,那日后更废!所以,我们每个人先诚于己,不骗己!才能不骗人!而外曲考虑周全!内诚外明!外明之后,才能至诚而真!这样慢慢的修行,为人诚实到真诚,无心之诚!做事专心致志,到真诚无事(自己的责任) 晓风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解读的真好,否则,原文,是真的看不懂,感谢编辑老师! ~蜂飞天涯~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我们普通人,不可能成为一个全才。 这里也是诫勉我们,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,虽然它只是部分的,局部的。但是,在实践过程中,也是能举一反三,领悟至诚的大道。 ALLEN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致曲,这个曲我理解是一个部分,一个方面,偏向某个领域,作专一深入研究,比如张仲景、李时珍学习中医、济世为怀;或是鲁班精通木工技艺,庖丁解牛,孙武研究兵法;李白、杜甫擅长写诗……无论哪个领域,哪个方向,什么事物,只要一门深入,潜心研究,都会有所体悟,卓有成就,最终都能达到至诚境界,因为大道是相通的,心性是相通的。当你诚心诚意在一个领域做出成就后,必然成为著名的某某家,这时你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发扬光大,带动一批人,一个产业,一个科研方向产生巨大的变化。 ALLEN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如果所有人都开始诚心诚意地行动起来了,那么社会风气就会产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。这就是“动则变,变则化”。一个人的诚心诚意看起来并不起眼,然而如果人人怀有诚心,社会就会成为另外一个样子,社会风气及人类的精神面貌都会发生改变。------真期待这么一天,人人向善,诚心实意,实现大同世界! 东航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一念真诚,一念通明。诚和明是一体的。 小鱼儿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中华书局版本对致曲的翻译是:致力于某一方面的善端。曲:偏,一个方面。 小鱼儿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本章翻译太拉胯了。 小鱼儿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曲能有诚:虽然道路曲折,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诚,也同样能够取得成就。 小鱼儿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其次致曲:至于平常的人们,由于天资所限,只是致力于一个方面,以致走了弯路。 spiky 评论 其次致曲,曲能有诚:请解释下何谓“致曲”?
Copyright © 2017-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