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0言
首页
动态
搜索
公众号:5000言
手机扫码访问本页
公众号:5000言
登录 注册
中庸
《中庸》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,被朱熹列为“四书”之一,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、伦理思想、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,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,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。
全文
简介
目录
作者
《诗》曰:“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。”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,不怒而民威于鈇钺。
当前位置:
主页
中庸
目录
第33章
【原文】
《诗》曰:“奏假无言,时靡有争[1]。”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[2],不怒而民威于鈇钺[3]。
【注释】
[1]“奏假”两句:这两句诗引自《
诗经
·商颂·烈祖》。《烈祖》是商的后代宋在祭祀祖先时唱的乐歌。奏假:祷告。无言:默默无声。
[2]不赏而民劝:不需赏赐就能使人民受到鼓励。
[3]钺: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,与“斧钺”同。这里引申为刑戮。
【翻译】
《诗经》说:“默默无声暗祈祷,今时不再有争斗。”所以,君子不用赏赐而老百姓也会受到鼓励;不用发怒而老百姓畏惧他就会胜过刑戮的威严。
【思想】
为什么君子不用做出任何举动,老百姓就很敬畏他呢?其实是君子用自身的道德感化了老百姓,对老百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。
上一篇:
《诗》云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故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
下一篇:
《诗》曰:“不显惟德,百辟其刑之。”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。
共
0
条评论
最新
最早
加载中...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加载中...
正在加载更多评论...
已加载全部评论
短信登录
密码登录
登录5000言
账号
验证码
获取验证码
登录 / 注册
未注册过5000言的手机号, 我们将自动帮你注册账号
登录5000言
账号
密码
验证码
注册
登录